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购物车”会是无人零售的下一个爆发点吗?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投资观察界            发布时间:2017-08-03 17:19:51

     投资观察界8月3日讯(记者 王彦红)

    在无人零售火爆的今天,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尤其是在2016年12月亚马逊推出AmazonGo后,自助购物结算也开始在国内风行。包括F5未来商店、快猫、缤果盒子等创业公司,都纷纷推出新的无人店解决方案,并接连获得融资。
    最近,野草君接触到的一家新零售技术公司——天若科技,做的也是无人收银方案,不同在于,它所对准的不是无人便利店,而是超市的商业场景。
    在天若科技创始人陈维龙看来,便利店大多是在10—200平米之间,商品品类相对少,技术适用范围也会受到一定限制。相对来说,在超市场景中,人流和数据量巨大,但是经常面临着严重的排队问题,如果对准这个痛点,去挖掘延伸里面的商业价值,那前景要比便利店大的多。
    针对排队和用户数据转化问题,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解决路径,一是利用POS机等设备软件,提高收银效率,导入用户。其问题在于,设备主要集中在出口处,仍无法将人群分流。同时,用户导入形式偏被动,更多是进入微信后台,缺乏有效的互动场景。
    二是基于货架的解决方案。即在货架上添加摄像头与传感器,能够实时知道物品所处的状态,被拿起还是被放回,瞬间识别商品与绑定人,完成准收银动作。但这块适用于相对小的封闭空间,当空间与人数扩展时,技术和数据均难以跟进。
    陈维龙举例说,在货架层面,一个中型超市就有5万个SKU,需要5千个货架,以每个货架一个摄像头计算,那需要5千个摄像头和传感器,在这样的规模下,后台数据库将非常庞大,即便不考虑成本问题,数据处理问题目前也很难掌控。
天若科技创始人陈维龙
    三是在收银端做无人收银的图像识别装置。也就是说,将商品放入装置之中,可实现自动扫描识别与付款。不过,这还是1点对N人,而非N对N人的模式,在扫描枪与图像识别装置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效率提升空间尚不明显。
    基于此,天若科技提供的是一个购物车的解决方案。“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需要一个购物车,那我们把购物车设想成收银台,当用户实时拿起商品放在购物车里,就可以实现自动识别付款,无需到终点去等待。”陈维龙告诉野草新消费。
    这和货架端方案有些类似,就是不以少数几个点作为集结地,而是N对N人的行为,主动产生交互,比较快速的解决排队和数据流转问题。但不同的是,货架端方案适用于封闭或者半封闭的零售环境,需要做大量的识别扫描工作,空间大小和商品品类容易受限,成本也比较高。
    陈维龙认为,基于购物车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在制造一个可移动、多对多的封闭环境,在识别难度上降低很多,而且成本可控,可减少偷盗行为。
    落实到技术应用与交易场景上,天若科技在购物车中内置了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利用机器视觉和红外线技术,对商品进行识别、扫描。
    对消费者来讲,当他从货架上将商品放到购物车里时,一是会识别放入商品的动作,二是识别装置内的商品。两者虽然信息维度不太一样,但聚合起来反馈的数据将更加精准。之后购物车内的数据也会传输到手机APP上,实现线上支付和数据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天若科技对购物行为有一个设定:消费者要么将产品放在购物车里,要么放在自己身上。在超市确定购物车为收银解决方案后,那放在身上将被视为不合法。此前利用收银台漏洞来进行偷盗的行为亦将大为减少。
    至于这里面的壁垒,由陈维龙看来,很关键的因素,在于创始团队对无人零售这件事长期的追踪观察,你既要非常懂零售,又需要有很好的技术团队,将二者能够有机地融合一起,并不是说做图像识别最厉害的就可以把这块做好。
    天若科技创始团队成立于2017年,主要是来自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其中陈维龙早在学校期间,就参与并实施过多套无人零售设备,陆江、宫广骅来自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在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
    陈维龙透露,在购物车上,天若科技技术上已没有太大障碍,现在主要还是工程量的问题,即如何将视觉和硬件结合,改造购物车?这块急需要专业的人才。
    在商业模式上,天若科技主要是和一些超市做项目合作,通过提供无人零售软硬件方案,来获取项目费用,以后将线下流量转到线上也是其商业化的一大发力点。
    目前,天若的产品还在完善阶段,并没有推向市场。在陈维龙的计划中,天若正在推进新一轮的融资,产品还需3到6个月时间拿到超市公测,争取在未来两年内将更多购物车快速推向市场。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