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中国司机的时间真比外国的贵?这些国家能“车让人”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海外眼            发布时间:2017-08-10 17:04:06

最近海外君看到一个好玩的视频,名字叫《现在这年头,不会点儿功夫,都不敢随便过马路了!》,里面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折射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海外君看的心惊肉跳,这过马路还真得会轻功、要不小命难保啊!而细想之下,这视频主要反映出两个问题:

第1,斑马线前,机动车疾驶而过,没有减速让行人。

第2,部分行人过马路不按规则走人行道。

虽然现在交通法第47条第1款已经规定:机动车经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也应当避让。

但真正走在街上,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司机都是争分夺秒,行人遇到急驶而过的机动车,无形中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

不过,现在各地交通部门也开始对没有让人习惯的司机们开罚单了:

其实,礼让斑马线,绝不是一件小事,它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杭州就是一个大部分司机都能做到文明礼让的城市。

曾经,一名外地人初到杭州,仅仅因为过了个马路,就确定了自己将来要生活在这里。

据她说,当走到斑马线旁,正盘算着“要不要横穿过去”时,一长串车流像约好了似的,陆续停在了斑马线前。没经历过这些的她愣住了……一位司机从车窗探出身,微笑着挥手让她先过。

备受“礼遇”的她感慨:尽管这座城市的建筑、道路是陌生的,但心里却有一种归属感——因为这里到处充满暖意。

战斗民族好司机是怎么炼成的?

想想战斗民族在面对行人时,却是满满的绅士感与温柔……

其实,这也是因为俄罗斯的交通法规约束了司机的行为。

在俄罗斯,当机动车与行人的路权发生冲突时,行人作为道路交通中的弱势群体享有优先通过权。《俄罗斯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明确规定:机动车辆在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时,进行右转弯和左转弯的机动车必须对通过人行道的行人让行。

即使在绿灯情况下,如遇到其他方向的车辆和行人在上一个信号灯没有完全通过十字路口的情况,机动车也必须对这些车辆和行人让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和交警指挥的交叉路口,机动车必须减速慢行,对通过人行横道的行人让行。

如果驾驶人违反上述交通法规没有避让行人,将被处以800~1000卢布罚款;机动车辆抢占人行道或自行车道,将被处以2000卢布的罚款。

德国法律规定:必须为救护车让道

前几年还有一个视频在朋友圈很火,德国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井然有序地为救护车让路。

看过的人也许会说,德国是个好国家,人的素质更高,也更尊重生命。

其实,这个真的不是因为德国人素质有多高,而是因为这是法律明文规定,必须为救护车让道。

德国法律不但规定了你要让,还规定了你如何让。

你发现了吗?所有的车辆或者并道靠近最左侧,或者并道向左起第二条的中间道,同时,让出了左侧超车道的右半部分和中间行车道的左半部分。就像事先说好了一样,非常之有序!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救护车占道超车道和行车道的中央,其他车辆两侧避让!

这张图一目了然地解释了德国救护车的生命通道从何而来。

其实德国的路网虽发达,但路却普遍不宽,许多高速公路都是单向两车道,单向三车道已是极宽敞、极“奢侈”的大路了。而乡间公路十分狭窄,大多为双向两车道。在这种复杂路况下,德国是如何做好开快车的同时又井然有序呢?

答案是健全的交通规则(处罚严厉),和文明的驾车习惯(从考驾照开始)。

在德国,投机取巧、见缝插针、高速倒车、转向不打灯这些事真的很少见,因为他们“私家车社会”的形成早于中国,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下5点基本的交通“礼让”道德:

慢车道让快车道

环岛外侧让内侧

转弯让直行

右转让左转

行人绝对优先

其中,最后一点,绝对是最让中国行人感叹与羡慕的!

欧洲国家:行人受到绝对尊重

不仅在德国,只要在欧洲生活或租过车的朋友们都会发现,斑马线上的行人是受到绝对尊重和保护的。只要在斑马线上有行人通过,所有车辆都会停下来,等待他们通行结束才会继续前行。

同样的,这也不是因为他们讲文明,礼让行人,而是交通法规硬性规定!

像这样的情况,没有红绿灯,车辆也必须停下,等待斑马线上的一切“生物”(狗狗和人的权利是一样的哦)通过之后,才可以继续行驶。

其实远不止在斑马线上,任何右转车辆,右转之后会碰到行人交通灯的通道。即便有时没有斑马线,如果行人交通灯是绿色,也必须让行人先行通过。

甚至在没有交通灯的情况下,只要车辆出现转弯之后(包括左转、右转或是开出交通环岛),碰到行人要过马路,即便他们还在路沿之上,并没有开始通行,也必须停车让行!

比方说这时骑自行车的人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过马路,车辆你就必须让!

这条规定有多严,驾校的老师会告诉你,如果你不能及时停车,即使行人招呼司机,要求车辆先过。只要你开始开车,驾照考试就立马挂了。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直截了当!

总结起来,就是面对老人、儿童、骑自行车者,包括误闯马路的动物,这些都是交通路面上的绝对弱者,面对他们,没有别的,你的行为就是慢慢慢、让让让、帮帮帮!

但是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指示做,对不起!你没有掌握一个合格司机必需掌握的开车技巧。一旦发生了事故,保险公司很有可能因此而拒付保费或者拒付全部保费。

所以,在德国考取驾照是非常困难的,德国汽车俱乐部做出统计,在德国学驾照平均需要37个学时,首次考试不过的概率就高达50%!

并且每人最多只能考5次,如果3次不通过的话,就需要到专业机构检查智商,你没有看错!3次不过就需要检查智商!即使考试通过后,仍然还有半年的试用期,合格后才能换成上正式的驾照。

美国:行人具有绝对路权

看惯了美国大片中司机飙车的画面,也许你会觉得美国人开车也像片中那么狂野,而现实情况却是,去过美国的朋友都感觉,在美国的交通状况非常井然有序,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大部分都遵守交通法规。

在美国,法律规定行人具有绝对的路权。从来只有车让人,没有人让车。如果你想挑战一下这条法律,等待你的将不仅是高额罚款,严重的还可能会有牢狱之灾。

虽然在美国行人也和车辆一样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行动,但当开车通过所有路口时,如果有行人过马路,无论何种情况,一切大小车辆必须停下来给行人让路,即使在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司机也会看到行人便善意地停下来,这在美国是起码的常识。

在美国大大小小的街道路口,经常会看见这个八角形的STOP标志。这时候一定要让车轮停下至少三秒,左右看,如果碰到需要转弯,应该打转弯灯,确保无路人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前进。重要的是,即使路口没有行人也没有车辆,也必须停下来!

在美国,这一标志与国内红绿灯功能相同,一般出现于没有红绿灯的小路口。如果司机没有按规定停车,或者没有完全停住,就立马会有警车鸣笛示意你停下,并享受价值284美元的罚单一张!

十字路前停一下,车必须给人让路,驾车者都养成了习惯,这是对人的生命最大的尊重。虽然“停一下”只有数秒钟,其实就是让给行人的短短数秒钟,却使多少人健康地活在世上,又使多少人避免终身残疾。据北美西华报公布,美国实行这项法规的当年交通事故下降26%。

欧盟同样有“stop”标志,同样需要停车至少三秒确认无风险后通过。而在欧美国家,更普遍的则是黄色矩形的先行权标志和红色倒三角的无路权让行标志。

岔路车辆必须尊重主干道车辆的路权,等待进入环岛的车辆必须尊重已进入环岛车辆的路权。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跟无视“Stop Sign”标志的结果一样,很可能触发惨剧。

说了这么多国外的严厉交规,反观国内,交通标志里已经引入了红色倒三角的让行标志,然而黄色矩形的优先权标志却仍然缺失。

所以,在国内开车,每逢十字路口或环岛,只要没有红绿灯,有先行权的车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让行的车则未必让行,就很容易出现你争我抢,最后乱作一团,谁也开不出去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路面效率。

“车让人”这种情况也好像只有在杭州、深圳等少数城市才能享受到。而中国的车祸死亡,近半数死者是行人或骑车者。

车让人在中国没有形成习惯,一方面是对于这方面的处罚力度太轻了,车让人是管理出来的,不是提倡出来的;另一方面,有人说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车多,而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相对滞后。

但细想下来,日本东京、新加坡这些地方,人口密度并不比中国的城市低吧,交通程序却比我们好一些。有网友笑说:难道中国人的时间就是比外国人宝贵?

这张是中国某地的交通俯瞰图,由于路口拥堵或者红绿灯的问题,所有的车辆宁可挤作一团,也不肯互相谦让。

这是日本某路口的图,硬件设施我们不说,看看图片中等待行人通过而停下来自觉等待的车辆吧。

不谈人口素质的问题,其实主要还是违法成本高,在日本出了交通事故后会很麻烦,不单赔钱、以后办事、申请贷款都有影响。代价太大,所以人们宁可遵守规则。

说到最后,如果行人或骑车者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的话,应该会较大幅度地减少车祸发生率。中国式过马路的危险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乱穿马路的行人,新加坡也是毫不手软,在那里,乱穿马路罚款最高可达1千新元(相当近5000块人民币),外加坐牢3个月。

所以未来我国应加强有效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行人与司机一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有可能迎来道路顺畅的日子。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