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市场 科技 财经 商业 地产 手机版
国际 国内 产业 宏观 股市 公司 动态 行情 业界 电商 数码 手机 银行 理财 数据 金融 产经 生活 评论 观察 房产 家居 趋势 楼市

英法联军为何只烧圆明园,不烧紫禁城?

http://www.tzgcjie.com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0-12 21:34:17
 圆明园遗迹

圆明园遗迹

近日流行一篇名为《为什么英法联军烧的是圆明园,而没烧紫禁城》的文章。

该文称:法国将军“孟托班”建议火烧紫禁城,但英国在华最高官员额尔金反对,说“烧皇城,相当于烧北京,北京百姓又没惹咱们,为啥跟人家百姓过不去呢?圆明园是个私人园林,还是虐待我们俘虏的地方,就烧这里吧”。

以上表述,与事实有较大出入。

英法联军摧毁圆明园,确有“报复虐俘”的因素

火烧圆明园,其实有两次。

第一次被焚

第一次是1860年10月6日~9日,当时英法联军追击清军并为补充水源,来到京郊的圆明园。6日晚间,法军开始劫掠圆明园;7日,英军到达,也加入到劫掠行列。期间有一些建筑被焚毁。①

10月8日,联军在圆明园外供大臣居住的房间中,发现了此前被僧格林沁扣押的巴夏礼等37名英、法外交人员的物品,包括“炮兵中校富隆·德·格朗尚的军服,会计师阿代尔的记事本和马鞍,锡克骑兵的马鞭,还有一些英国军官的物品”,并听自村民处听闻揣知“《泰晤士报》记者波尔比的尸体就曾被扔在这里,后来被猪给吃了”。联军推测:“这些可怜的俘虏一定是被带到了圆明园中,并在清军的折磨之下丢掉了性命”。

据法军统帅蒙托邦回忆,被激怒的士兵“放火烧起了房子,要焚烧这个罪恶的地方。……离圆明园最近的房子起火后,火势蔓延到了圆明园,不过只有一个宫殿被烧毁。”②

以上是圆明园第一次被焚的大致情形,受灾范围尚属有限。

第二次被焚

联军第一次劫掠圆明园的同时,曾致书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等人,要求释放巴夏礼等人质。

10月8日,巴夏礼等7人被放回;10月13日,北京守城者打开安定门,并释放9名人质,获得联军不破坏北京城的承诺;10月14日,最后两名幸存人质被放回。37名被俘人质中,18人已经死亡,幸存者19人(另一说法是,共39人被俘,21人死亡)。

幸存者自称受到清政府的严重虐待:“我们在这个地方被关了三天时间,手脚都被绳子紧紧地绑着,连动也动不了”“安德森死前两天,他的手指和指甲由于绳索的紧绑而爆裂,局部组织坏死,白色的腕骨露了出来。实际上,在他还活着时伤口部位就已经生蛆,这些蛆从他的伤口内不断爬出来……”。③英军统帅格兰特说,“从已经回来的俘虏身上,我可以想象还被扣留在那个可耻的政府手里的同胞们的命运……我们也知道了可怜的同胞们遭受虐待的各种细节!”。

幸存者的言辞或有夸张,但约一半人质在被关押的20天时间里先后死去,则属事实。

额尔金、葛罗等联军首脑联系到此前在圆明园发现的人质物品,及生还的“赛克骑兵”“法人诺曼先生”等人口述,认定事情的大致情形是:清政府“将俘虏首先解送圆明园,并且就在行宫中,开始施行他的苛刑,终使他们陷于死亡”“使他们在邻近的地方,历经种种苛刑”。④

巴夏礼等人是否曾在圆明园内遭受虐待,是学界长期争议的话题,部分中国学者持不同看法,称之为“别有用心的捏造”。⑤但在当时,额尔金等人是深信人质曾在圆明园内遭受酷刑的。

额尔金急欲惩罚清政府。在他看来,焚毁圆明园是最好的报复手段。理由如下:

“若单要求赔款,在这种扰乱的情形中,中国政府除了民脂民膏以外,也付不出大笔款项。或是要求清政府交出那般苛待英人,和破坏和约的人们,一些可怜的属员,也许要呈献出来作替身了。假如要求僧格林沁本人,中国政府大约不能答应,更决不能实行。只有毁坏圆明园,似乎是唯一的方法,而且这种责罚,仅降在清文宗本身,与人民无关。”⑥

于是,额尔金代表联军,照会代表清政府的恭亲王。照会提出:“关于清廷之罪,未施责罚以前,英政府与统治中国之清朝间,和议尚不能成立。……(圆明园乃)英法侨民所受痛心疾首惨刑而死之地,誓必毁为平地。此条固无须恭王之承认,敝军统帅已决定,即将执行者”。意即:联军会自己动手毁掉圆明园。此外,还要求赔偿英国30万两白银、法国20万两白银。

以上是圆明园第二次被焚的大致情形。“报复虐俘”确实是导致联军焚毁圆明园的重要因素。不过,“报复虐俘”并不是导致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唯一因素(下文将提及)。

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拍摄的安定门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拍摄的安定门

联军不烧紫禁城,与“爱护百姓”无关

联军不烧紫禁城,与爱民无关,另有三大原因。

1、英、法两国政府都不希望清政府垮台,故联军尽量避免进攻紫禁城

英方主张拆毁圆明园,法方并不赞同。

在法军统帅蒙托邦看来,圆明园不过是“清帝行幸之离宫”,此处“并未设防备御,亦非敌战之区也;焚而毁之,实系无益之报复。”即便毁了圆明园,之前的“不幸惨酷之事”也“非能因此而补偿”。蒙托邦建议,假若清政府拒绝议和,需要对其作出惩罚的话,不如毁掉“北京城内之宫殿”,“其印象之深,比之仅焚毁一游幸行乐之离宫别馆当远过之”。

葛罗的意见和蒙托邦一致。

其实,蒙托邦也并不是真的想让联军去毁坏紫禁城。法国政府早有训令,战争目的“决不在推翻当今中国之君主”,不希望看到“北京履行其职责的帝国中央政府出现瓦解”,进而导致太平天国“迅速波及帝国其他地区”⑦,使清政府垮台。这将损害法国的在华利益。蒙托邦强调拆毁圆明园乃“无益之报复”,乃是希望说服额尔金不要坚持拆毁圆明园,以免刺激恭亲王,使和议的日期再次被拖延。

英国政府对额尔金、格兰特也有相似的指示。大意是:不要将咸丰帝逼至拒降的程度,致使无法和中国议和,更不可直接推翻清王朝,导致中国陷入无政府状态。⑧焚毁紫禁城,有极大可能会导致联军和清政府之间的战争扩大化,让太平军从中谋利。英军是不会这么做的。

2、联军入城时曾承诺不对北京城进行破坏

联军不肯毁坏紫禁城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进城时和清政府有约定——清军将安定门交给联军,联军“不得破坏城市”;“除了将要进驻城里的两国公使的护卫队,联军士兵不可大批入城”。

联军当时缺少补给,必须在冬天来临之际的11月1日前撤军。但因存在上述约定,必须“遵守交让安定门所定的条件”,故只得放弃“攻击北京和城内任何公共建筑物”(也包括攻占紫禁城)来迫使清政府同意和议的手段。退而求其次,转而将京郊的圆明园作为焚毁目标——这是除“惩罚报复”之外,导致圆明园被焚毁的另一关键因素。

10月19日,英军一意孤行第二次火烧圆明园之后,额尔金也向葛罗解释了不能烧毁紫禁城的原因:“焚烧北京城内之宫殿及其他公共建筑——彼方既已按照条件而开安定门,使我军入城;人以信我而开城,我乃背信而暴行,无心无意,人其谓我何。且如是为之,则和谈终无成望,留守城内之中国官吏,必皆逃走,恐更无人敢议和也”。

略言之,额尔金担忧火烧紫禁城可能使清廷陷入“无政府状态”,进而使联军找不到“议和对象”。这对给养不足、急于早日撤军脱身的联军而言,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联军中的一位法国军官夏尔·于贝尔·拉佛莱,提供了另一种说法。据该军官称:最先要求摧毁紫禁城的是额尔金,他要“以此证明联军部队到过北京并采取了报复”。这一建议遭到孟托邦和格兰特的共同反对,因为“北京城门是向他们打开的,他们承诺过要维护城内秩序和财产安全,他们都必须在城内避免采取任何过激的行动”⑨。此说有美化法军之嫌,但也从侧面说明,“安定门约定”对英法联军似乎确有一定的约束力。

3、如果火烧圆明园后,清廷仍不屈服,联军极有可能毁掉紫禁城

基于以上两大原因,联军尽量回避对紫禁城的直接破坏。不过,破坏紫禁城仍在联军的预备计划之中。比如,10月17日,额尔金、葛罗曾想警告清政府,“假若到二十日的期限,他们还不接受我们的要求,联军将要把北京城内的皇宫,烧的成为平地”。这个警告没有发出。10月18日,英军第二次火烧圆明园,“三山五园”成为一片废墟。

英军上校卧尔斯莱也回忆:“(当时曾)警告他们如不接受我们所要求的条件,京都本身定要受更大的损害,这是意料中事,并不是空言恐吓。现在城内的皇宫,还仍然没有触动过,倘若他们愿意替主上保留这最后居留的地方,他们应当赶快,不要失去时机”。⑩

略言之,火烧圆明园后,若清政府仍不接受和议,紫禁城很可能亦不免一场浩劫。

综上。联军选择焚毁圆明园,有报复虐俘的动机,也有急于逼迫清廷议和的目的。联军最终没有破坏紫禁城,有不愿导致清廷垮台的考量,也有“安定门之约”的拘束,清廷在圆明园被焚后答应“议和”也是紫禁城幸免于难的关键。网文将联军上述取舍归结为“保护北京百姓”,失之简单粗暴,偏离了历史本相。

1860年,额尔金随英法联军进入北京1860年,额尔金随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投资观察界:www.tzgcjie.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责任编辑:
首页 | 新闻 | 市场 | 科技 | 财经 | 商业 | 地产